网站首页  主办单位:上海临港新城招商办事处
上海临港新城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主页 > 创业必读 > 新闻动态 >

[人民网]上海临港新使命

[点击]: 次   [发布人]:浦东临港新城招商办事处  [发布日期]:2015-10-29 10:10

    生活在上海临港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里不像在上海。大片的绿荫,宽阔的道路,垂钓、慢跑、骑行等运动蔚然成风。”在临港工作、每天16号线往返的小刘描述了临港的生活,“上海很少有这样闲适、宜居的地方。临港的未来,值得想象。”
 
  近日,临港再出支持科创中心建设的大手笔,为这份想象插上了翅膀。
 
  10月14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临港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包含六方面措施共24条的临港智能制造行动方案,以及10条相关配套政策,全面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10年前,临港地区“潮来一片汪洋,潮去一片芦苇”。10年后,临港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临港的目标是什么
 
  临港地区总面积315平方公里,充沛的土地资源是其发展的最大优势,经过12年的建设,在高端制造业上已经成为上海最为重要的基地。
 
  无疑,智能制造正成为重塑全球经济发展格局、重构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的核心因素。今年,中国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出用30年、分“三步走”,使中国制造业跻身世界第一梯队。在此背景下,上海依托临港打造智能制造中心正当时。
 
  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鸣波表态坚决,“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美、欧、德、日等发达地区悄然发生,我国也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上海在智能制造业方面责无旁贷。”
 
  “上海所面临的智能制造的挑战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区域,也不局限在中国地区的竞争,更是在一个国际制造环境中的新一轮挑战和竞争。”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徐子瑛坦言,“如何发挥上海固有的在制造业的优势和地位,是上海新一轮产业变革当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行动方案》提出把临港地区打造成为辐射带动长三角、服务我国制造业能级提升并在全球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智能制造中心,为上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临港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的目标,分为5年目标和10年目标。其中,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际智能制造中心框架,被评定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若干智能制造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我国参与全球智能制造竞争的战略高地。到2025年临港地区将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智能制造中心。
 
  政策支持力度有多强
 
  在《行动方案》中,临港提出六个方面24条行动措施,包括构建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构建智能制造跨界合作体系、强化智能制造人才保障、加强智能制造金融支持和做好服务保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与此同时,临港还研究制定了十条配套政策,包括支持智能制造装备首台突破、示范应用和系统集成;支持智能制造平台建设等方面。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临港管委会与临港地区开发主体共同发起,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设立规模为50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引导基金。
 
  在临港建设的智能制造领域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检测检验平台、工程技术中心、工业数据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展示体验平台等,按平台投资额的10%-30%给予扶持,最高5000万元。对实际租用的办公用房、物业、网络等软硬件设施给予100%补贴,每年最高500万元。在临港投资的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达到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要求的,按照企业投资额的10%-30%给予扶持,最高1亿元。
 
  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工厂建设,符合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标准,按投资额的30%给予扶持,最高1000万元。支持智能装备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和并购品牌,对并购国内外高端品牌的,按合并后并购金额的10%给予补贴,最高1000万元。
 
  不仅如此,支持商业银行在临港设立科技支行,为临港地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200亿元专属授信额度。设立规模为1亿元的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为临港智能制造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鼓励企业开展智能装备融资租赁服务,对承租企业按租赁标的物总额的5%一次性给予扶持,最高500万元。对实现股改上市挂牌的智能制造企业,在市、区扶持基础上,另给予50万元扶持。
 
  哪些产业机会最大
 
  事实上,2013年2月,上海就已发布“临港30条”,在临港地区建立“双特机制”(特别机制、特殊政策),其中包括工业用地的弹性出让、低价位的双定双限房、居住证专项加分等,以降低商务成本,使临港成为上海的成本洼地。
 
  上海市副市长周波曾坦言,“临港30条”是近些年来上海对一个区域支持力度最大的一次,目的就是举全市之力,使临港地区成为上海装备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阵地。
 
  据了解,临港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无论是在航空发动机、先进汽车、高端能源装备、船舶海工以及智能装备等领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基础。
 
  截至目前,临港地区已有中航商发、三一集团、上海电气、上汽、外高桥海工等国内知名制造企业入驻,他们将率先开展智能化升级,打造示范性的智能工厂。同时,上海还将在临港推动集成电路、民航、光电子、再制造、工业4.0等专业智能制造集聚示范园区,并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服务业。目前,还有一批重量级机构与临港签约,其中包括由浦东科投发起设立、总规模达150亿元的上海临港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由浦发银行承诺、针对临港智能制造企业的200亿元专属授信额度;由阿里巴巴集团建设的工业大数据中心等。
 
  徐子瑛认为,临港推出的一系列措施,本质是基于国际化和开放,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集聚全世界优秀人才、体系和平台,以此为企业提供创新平台,用市场化手段而非政府部署,推动形成智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临港智能制造中心在机器人、民用航空以及集成电路和专用装备、海洋工程等方面可以着力,临港在产业方面尤其是像汽车、新能源装备、民用工程等方面有很好的基础。
 
临港新城招商办事处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临港新城招商办事处